近日,学校公布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学术岗位设置方案》等改革方案,组织开展了高级学术岗位竞聘工作,152名教授即将上岗,这标志着我校教授担当起了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使命。
“教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承担着教学学术任务,是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标志;教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靠教授培养人才、创造学术,学生靠教授提供优质课程,学校的发展建设靠教授来推动。”党委书记徐同文说,“本次选聘坚持岗职分离的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的是突出教授治学的地位和全校为教学、学术、学生服务的宗旨与导向。”
人事处处长葛铃銮介绍说:“本次人事制度改革将贯彻落实人才‘以用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并完善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文件精神,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教学实力,综合考虑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低职高聘,也可以选择高职低聘。学校给予二级学院和教师本人很大的自主权。但是,岗位设置并不是随性而为的。教学单位教学学术岗位设置,严格按照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任务为依据,兼顾教学学术队伍各类人员现状原则进行。
同时,学校根据教学、科研、重点建设等事业发展目标,结合相关文件规定,实行总量控制。学校目前拥有在职在岗教学学术人员971人,其中教授127人、副教授318人、讲师488人、助教37人。
结合学校发展情况,依照《教学学术岗位管理办法》,新聘期共设置教授岗位150个、副教授岗位413个、讲师岗位438个、助教岗位249个。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岗位绩效薪酬,岗位绩效薪酬发放与岗位责任和项目考核挂钩,并专门拿出绩效奖励津贴,用于奖励各类岗位人员的创新、优质和超额工作。
文件对教学学术人员的教学、科研任务有了明确的规定。很多教师反映,下一聘期内的任务明显加重。校长陈嘉川说:“我们搞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的利益。当前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发展的任务指标都非常重,希望广大教职员工能够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勇挑重担,共同把学校建设好。”
本次校聘岗位聘任工作包括动员部署、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议、审核公示、提交党委会审定拟聘方案等环节,最后公布聘任结果,签订岗位合同书,学校向个人颁发聘书。截至4月27日,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议、聘任工作组审核等环节已全部完成,并在网上张榜公布了拟聘任152人为校聘教授人员名单。
《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学术岗位设置方案》、《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学术高级岗位首次聘任上岗办法》等文件的出台及岗位竞聘工作,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文法学院的许忠明副教授对本次竞聘充满了期待。他说:“教学学术岗位的设置是一个梯度结构,不论是总体上,还是每一类别上都有比例规定,这种设置既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又具备了相当的灵活性。同时,通过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实现了不同梯度之间的流动,防止了过去那种层级结构的僵化性和封闭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忠明告诉记者,在竞聘中,他往上跳了一下,申报了教授A3岗。他说,他看重的倒不是待遇问题,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开展工作。如果能够如愿被聘任,这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会更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据人事处介绍,像许忠明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很多教师都积极竞聘高一级岗位,希望自己在下一聘期内能够大有作为。对于这样的状况,他们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很大,从学校发展的大局考虑,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但是他们会尽量完善工作机制,保护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勇于担当学校发展重任的使命感,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