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工..." />

校长陈嘉川撰文谈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13-03-05通讯员:出处:人员机构供稿审核人:责任编辑:访问量:1727

style="word-break:break-all">
 
对我校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的思考(提纲)
 
陈嘉川
 
      学科性是大学的基本特性,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的最有效抓手。我们应坚持实施“学科领校”战略,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在学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的战略目标。
      一、学科、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内涵
       1、什么是学科
      学科就是科学技术知识按照其学术性质划分的若干分支,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科一般是分层次的,如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方向,等等。知识的高速增长,使得知识不断分支、再分支,因此出现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2011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有13个门类, 110个一级学科。《学科目录》适用于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
      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称《专业目录》)明确了《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学科目录》的学科门类一致,《专业目录》门类下的专业类与《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原则上一致(尚未完全统一)。
       2、什么是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以学科的教学、学术为核心,集学科方向建设、学术队伍建设、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学术环境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
      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学位点等级(学士、硕士、博士)决定着所在学科人才培养的层次,也体现该学科的建设水平,学科建设必然要追求更高的学位点等级。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密不可分,可形成有机的统一。学科建设往往倡导“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体现效率优先原则;专业建设则既要注重特色建设,往往又偏向“扶贫扶弱”,体现公平均衡原则。
      学科建设的覆盖能力最强。只要有学位点存在,或者有专业存在,就必然有学科存在。反过来则不能成立,有了学科不一定有学位点,也不一定有专业。学科是否存在的第一要素是人,有人就有学科,“人在学科在,人去学科亡”。
      3、什么是高水平工业大学
      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世界上一流的大学,主要是因为它有一流的学科。高水平工业大学同样也离不开高水平的学科。
      多年来我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总体目标定位,即将我校建成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高水平工业大学。“高水平工业大学”这一目标定位分别在学校《十一五规划、》(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报告》(2007年)和《第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中被确立。
       高水平大学更是一种办学理念和追求,难以量化。
       二、学科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1、学科性是大学的基本特性
       2、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三大职能”的载体
      人才培养(传播知识)、科技创新(创造知识)、社会服务(运用知识)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而学科就是这些职能的具体承载者。所以也可以说学科是大学基本的“细胞”单元,或者说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学科的高校,高校的各种功能活动都是在学科中展开的,离开了学科,不可能有人才培养,不可能有科学研究,也不可能有社会服务。
       3、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水平工业大学的主要标志
学科强,则学校强;学科弱,则学校弱。学科水平最能体现出一所大学的育人水平和学术水平,体现出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有什么水平的学科就有什么水平的大学。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必须首先建设好具有工业大学特色的高水平学科。
       三、如何做好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学科建设    
       1、明确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为目标,大力实施“学科领校”战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建设,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使部分特色优势学科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2、认真做好学科建设规划
      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2)必须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服务;           
     (3)必须与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趋势相协调,把握好发展方向。
      同时,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还必须对学校学科发展格局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大而全”或者“窄而偏”的学科建设模式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坚持以工为主,既要做大做强工学门类,又要合理布局,科学调整学科结构,做到多学科协调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同时打造新的优势学科,积极拓展前沿学科领域;  
       三是必须坚持以二级学科为基础,逐步向一级学科过渡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形成若干个学科群;
       四是必须坚持走学科建设特色发展之路,避免趋同化、模式化。
       3、坚持非均衡发展,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地方高校由于资金和资源缺乏,各项事业都有一个“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个“协调发展”的问题。学科建设也不例外,必须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一般学科与重点特色学科的关系;二是工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三是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四是单一学科与学科群的关系。
      重点建设学科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点:(1)是否为特色学科;(2)是否为比较优势学科;(3)是否为新型、交叉、边缘学科;(4)是否为社会急需学科。
       4、围绕学科建设打造高水平学术队伍
      学科建设,人才为本。学科建设的好坏,投入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在学科在,人去学科亡;人聚学科兴,人散学科衰”,这是已经被多年实践反复证明的经验教训。学科建设的关键是选好配好学科、学术带头人,建设好学术队伍,应继续实施 “139工程”。
       5、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和机制创新
      根据各学院和学科情况实行多类型、多层次的管理和建设。学科可分为研究型学科、教学研究型学科、教学型学科。
      重点学科可以试点取消教研室,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二级机构三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研究方向,人人有目标定位”。
       6、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保障学科建设顺利进行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的龙头,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永恒主题。更改校名是一时的,上规模、建新校区是阶段性的,学科建设是永无止境的,需要常抓不懈。
      校、院两级在学科建设的不同层面上负有组织、领导责任。
      学科带头人是本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保障学术权力的权威性、有效性。
      学校各部门对学科建设都负有服务、协调的责任和义务,要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022新建栏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