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选派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开展帮扶工作的三位“第一书记”宋学远、李恒三、吕军,在圆满结束帮扶工作后顺利返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嘉川亲切接见了载誉归来的“第一书记”,并勉励他们继续发扬“第一书记”优良作风,返校后扎实工作,再创佳绩。
自2012年省委开展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活动以来,我校共选派宋学远、李恒三、吕军三位同志到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侯王庄2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三年来,我校选派的“第一书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党建、促脱贫”的指示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扎根农村,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脚踏实地地为当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当地群众解决了许多多年解决不了的大事、难事。截止到2015年4月,三位“第一书记”共为两村争取大量政策帮扶、行业支持和项目投资,累计到位资金达1000余万元,新引进致富项目6个,减少贫困户185户、贫困人口520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95%以上,新建活动场所3个,帮助新增集体收入18万元,圆满完成了“五通十有”等帮扶任务。同时,我校的帮扶工作也从村庄辐射到全县,促成了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地产学研合作等事项。他们坚持“党建”、“扶贫”两手抓,三年的工作不仅加强了驻村村级班子建设,也显著推动了村容村貌、基本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更使广大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地政府和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三位“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每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并被记三等功;结束帮扶任期返校时,驻村村民们还自发赠送锦旗以表达对“第一书记”和学校的感激之情。我校“第一书记”以敬业的精神,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展现了齐鲁工大干部的优秀品质。
三年来,学校几位校领导相继赴武城看望“第一书记”,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学校及时落实“第一书记”各项待遇政策,结合自身科研优势援建了小型啤酒厂、建成了农家书屋,送去了文化、艺术、技术支持与帮助。武城县委、县政府,武城镇党委、政府等也为“第一书记”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批“第一书记”圆满完成帮扶任务返校,不仅仅是我校帮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更是下一步帮扶工作的新起点。今年我校继续选派了山显光、逄峰、周健龙三位“第一书记”赴武城县武城镇董王庄村、南北官村、户王庄村开展帮扶工作。希望他们继续发扬上一批“第一书记”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我校的特色与优势,把“第一书记”工作继续推向深入,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